3月26日,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、民族文化宫副主任、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做客“民族文化大讲堂”,以“超像艺术:世界当代艺术创新的一个方向”为题,与首都听众分享了他对于全球化、信息化时代下,民族文化发展的所思所想。
王林旭介绍说,“超像”系现代水墨艺术画派,是一种多元化的超越性尝试。在艺术上,它融汇了西方印象派、东洋绘画和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特点,显示了地域文化的审美超越。在手段上,它采用咖啡、火山灰、矿物质、花草树木等不同绘画材质,体现了以回归自然为特征的材料超越。在绘制上,它兼收软笔、硬笔、泼墨、重叠、拼贴等多重手法,展现了在表达创意中的手法超越。在题材上,它又抽象了不同视角下的各种自然景象,达到了一种激发生态活力和人类爱护大自然的意识。
“和其他传统美术流派相比,超像艺术在手法、视觉和立意上具有新颖及开放的特征,实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审美共享。它以生态美学为理论核心基础,关注人文、民生、大自然与和平发展。这种植根中国文化,面向世界,兼收并蓄的创作方式,不仅促成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,构建了一种超越国界的艺术语言,使世界更深地感到了中国文化‘软实力’的提升和影响力,还把世界共同面临的地球生态困境作为其创新的核心关注点,旨在传递和倡导当前世界普遍需要的生态忧患意识和人类合作精神。”王林旭进一步解释道。
据了解,超像艺术属于生态美学范畴,是用美学促进生态保护的一门新学科。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,人类的活动和地球的资源供给与生态保护形成了日益严峻的矛盾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,生态美学的存在和发展价值正在不断提升。超像艺术作为生态美学发展中的一个积极创新成果,不但是艺术发展和人类发展有机结合的一个积极范例,还提供了一个能够在不同文化艺术之间促成共振、共享、共长的有益范式。
【相关链接】
“民族文化大讲堂”起源于2013年10月民族文化宫内部学习交流活动的“文化讲坛”。经过半年多的运作,得到了多方关注和国家民委领导的肯定,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2014年5月15日,“文化讲坛”更名为“民族文化大讲堂”,由国家民委机关党委和民族文化宫联合主办。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以“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”为题,作了开篇第一讲。此后,每月一讲,从而拉开了资深专家和顶级学者登台演讲的序幕。一年以来,先后邀请了王建民、单霁翔、宋新潮、王启涛、蒙曼、魏鹏举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登台讲课,内容涉及民族文化、文化产业政策、文物保护和传承、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。
/p>

稿件邮箱:csmes@126.com 投资合作:csmes010@126.com 大学生扶植:QQ 535915667 广告业务:QQ 130081156 本网热线:010-65616291 投诉专线:1352266206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