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孩子们得知我从很远的地方来,当我第一次到班里上课时,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。我心想,一定要在这一年里,把我知道的东西都教给孩子们。”近日,在一师第二中学音乐室,音乐教师梅欢欢快人快语,回忆起当初在三师五十三团支教的日子。
2013年3月,梅欢欢经过深思熟虑后,积极响应一师、阿拉尔市实施的“三区”(边远贫困地区、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)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,成为了到三师五十三团中学支教的一名音乐教师。
到校后,梅欢欢发现,口琴是学校的特色教育,学校还为此编写了配套的教材,音乐课以学口琴为主,音乐课本在学校形同虚设。面对此种情形,梅欢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,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,组建了一支由 43 名学生组成的合唱团。
“说是到每个班挑选合唱团成员,其实只要对唱歌有兴趣的学生都会被选上。”梅欢欢面带微笑地说,“练习合唱的时间除了音乐课,大部分都放在晚上。一次,晚上练完后,我看到音乐室外站着一名少数民族学生,也不回家。我上前一问才知道,他家住在七八公里外的连队,天又黑,一个人不敢回,等他哥哥来接他。”说到这里,梅欢欢脸上写满了愧疚。此后,她将练合唱的时间改在了下午放学后。
在课堂上,其他音乐教师只教口琴。梅欢欢想让孩子们重拾音乐课本,但一看音乐教材全都是过时的湘版教材时,她当即就去问其他音乐教师。得到的回答却是,口琴才是学校的特色。她又径直去问学校教务处主任, 主任的回答更让她大吃一惊:“学校没订新版教材, 你抓好合唱就行了。 ”
梅欢欢说:“当时,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就流了出来, 为孩子们感到愤愤不平。”事后,她建议学校秋季开学时订合适的音乐教材用于教学。可等开学时,她才发现,学校根本就没理会她的建议。尽管如此,梅欢欢依然一心一意地教学,而且越到支教后期,她的干劲越大。梅欢欢说:“为了孩子们心中的音乐梦想,能多教就尽力多教一些。 ” 2013年, 三师举办公开课大赛,在梅欢欢的指导下,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获得师音乐公开课二等奖。
支教一段时间后,梅欢欢发现,尽管学校鼓号队器材齐备,但闲置已久。于是,她萌生了一个想法——组建鼓号队。没过多久,梅欢欢挑选了一些学生,经过培训后,便迅速建起了鼓号队。2013年的儿童节,鼓号队出色的表演让她感到很欣慰。“我在学校还带了一名‘徒弟’,支教结束后,鼓号队不至于解散。”梅欢欢说。
在支教的一年里,梅欢欢吃住在学校,和部分住校的学生、合唱团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梅欢欢支教结束临走时,孩子们依依不舍,有的送给她自己制作的卡片, 有的送上自己喜欢的唱片,有的送上了自己的照片……
“回到二中后,在校园里有时听到教室里传来的歌声,就会想起五十三团中学那些淳朴的孩子们,是他们给了我更大的动力,让我逐渐成熟,学会了感恩,感恩我能从事自己喜欢的音乐教学工作,感恩学校给我的机会,感恩父母和丈夫对我的支持,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。”梅欢欢深有感触地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