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剪纸是流行很广的民间艺术,方寸之间,层叠有致,内有乾坤。28岁的洪塘小学乡村女教师邱娜彬把这门艺术玩得很转。在她的带动和指导下,这所小学的很多孩子也能在方寸之间玩出不少花样,这让家长们开心极了。
一周要上20节课,很累却很充实
6年前,刚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的邱娜彬来到洪塘小学,成为该校第一位专职美术老师。
洪塘小学位于东孚工业区,周边外来工子女多,全校400多名学生中,有一半是外来工子女,家庭经济条件一般,有的家长每月交的70多元餐点费,还得等发工资;有的孩子小脸蛋被冻裂了,邱娜彬拿出润肤露给他们时,他们却一溜烟跑开了,边跑边说:“谢谢老师,不用了。”这让邱娜彬又难过又感动。孩子们的淳朴深深打动了邱娜彬,她不再抱怨只能放下6张课桌的美术室,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生涯中,她说:“那时一周要上20节课,很累也很充实。”
有个叫林琳的一年级小女生让邱娜彬至今难忘。林琳很乖巧,悟性也好,喜欢画画,不料二年级时,她突发脑膜炎,住进重症病房,话都不会说了,与父母交流只能用手画。“在这样的时刻,她唯一的记忆还是画画,特别让我感动。”邱娜彬说,庆幸的是,林琳后来转危为安了。在邱娜彬的精心辅导下,林琳连夺市区两级现场绘画一等奖。
那里的孩子太淳朴了,她舍不得离开
这几年,洪塘小学的素质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,成为省级农村素质教育示范校,作为美术老师的邱娜彬很是开心。不过她很快开心不起来了——因为去年,剪纸作为特色教育走进课堂,而她对剪纸一窍不通。
幸亏她参加过一周的福建美术教书技能培训,对剪纸才有一点心得。“那时学得很苦,往往一剪就是一个通宵。”邱娜彬说,现在她还经常上网学习、看视频,甚至自掏腰包到漳浦跟老艺人学。
学成之后,她开始将剪纸的手艺教给孩子们。她特别注重因材施教:一年级的小朋友从最简单的手撕纸开始,用手撕出个水果等图形,再学习剪刀剪,剪出花鸟虫鱼花样;高年级的孩子学习刀剪技艺,从临摹向自由创作过渡,感悟剪纸艺术的魅力。
每到邱娜彬的艺术课,就是孩子们拿起剪子秀才艺的时刻,教室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息。折纸、动剪……孩子们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。几分钟后,一幅幅朴实美妙、童趣盎然的作品就诞生了。
“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。”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。在邱娜彬看来,剪纸是农村学校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、提高艺术素养的一个简单而实际的好办法。“让孩子们快乐学习,学有所得就是最好的事。”邱娜彬说。
虽然每天都要从海沧新城的家赶到十几公里外的洪塘小学上课,但邱娜彬并没有萌生调回城里的想法,“那里的孩子太淳朴可爱了,我舍不得离开!”
现在,邱娜彬还成为学校扫盲班的艺术老师,晚上经常加班,教大爷大妈们剪窗花。 |